当光通过介质传输,与物质相互作用的时候,可能会产生一些物理现象,给观察者造成错觉,我们称为“视错觉”。
例如,当光从空气进入密度更大的介质(如水)时,它会发生折射,这意味着它会改变传输方向,这完全是一种物理现象,但是我们在观察这一现象时,就产生错觉:下图中的铅笔实际上并没有弯曲——它是完全笔直的,而是将其浸入水中(水是密度比空气更大的介质)呈现弯曲的外观。
这就是“视错觉”——弯曲的铅笔的外观与现实不符,但光线确实被水弯曲了。光是造成错觉的主要原因。
2.视觉错觉
相比之下,“视觉错觉”的由生物体本身的视觉系统处理引起的,根本原因是生理上的,而不是物理上的。
一个典型的例子是最近很火的一个视错觉图案:“闪烁的光线”。
你能看见从中心散发出来的光芒吗?其实它并不存在。你所看到的散发出来的明亮的光线,实际上是虚幻的不存在的,正因为如此,这些虚幻的光线实际上并不比它们周围的颜色更明亮,因此这个错觉的产生完全是由于大脑引起的,称为“视错觉”。
视觉是一种认知行为,生物体试图通过这种行为获取当下环境信息并作出下一步行动,因此这个过程的速度必须尽可能快。一旦这些可用的信息不足以让大脑准确分析环境中的复杂情况时,大脑会根据视觉或其他感知提供的信息进行猜测和补充,俗称“脑补”。
上面这段话可能有些难以理解,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假设你在黑夜里行走,突然发现前面脚下有一片白色的东西(视觉感知),但是你又看不清那是什么,然后凭以往的经验和白色的形状判断是石头(大脑根据视觉感知迅速做出判断),于是从白色上面跨了过去。这个判断的过程往往只有几毫秒,也正是因为时间短,出错的概率相对较高,从而造成了“视觉错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