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视频:视错觉大赏

发布者: admin| 查看: 9772| 评论: 0



  这个视频来自“混乱博物馆”中的一期节目。视频简明扼要的介绍了常见的视错觉产生的机制和原理,客观的说,这个视频算的上国内不多见的视错觉科普视频。由于种种原因,原作者刘大可先生发微博称不再继续做科普,真的让人很遗憾。


      视频播放地址:优酷土豆UC

-------------分割线---------------
  
      对这个视频再补充几点,视错觉一般被分为三大类:

  1、图像本身的构造导致的几何学错觉;

  2、由感觉器官引起的生理错觉;

  3、以及心理原因导致的认知错觉。

  特别是关于几何学的错觉,以其种类多而广为人知。

  视觉上的大小、长度、面积、方向、角度等几何构成,和实际上测得的数字有明显差别的错觉,称为几何学错觉。


  最早开始研究几何学错觉,是在1855年Oppel所发表的分割距离错觉;即没被分割的,看起来比分割的面积来的小。

  生理错觉主要来自人体的视觉适应现象,人的感觉器官在接受过久的刺激后会钝化,也就造成了补色及视觉暂留的生理错觉。由于白光是由不同波长的色光所组成的,所以任何两种色光加在一起可成为白光者,这两色就互为补色。

  而视网膜上的细胞受某种色光刺激后,会对该色产生疲劳,所以在视线离开该色后,该部分的细胞暂无法作用,而未受刺激的另一部分细胞开始活动,因而产生另一种视感,也就是补色的残像。

  另外还有因为视觉疲劳而产生的视觉暂留现象也是,视觉暂留现象就是现今动画的原理。

  赫曼方格马赫带是最常被用来解释生理错视的作品。

  侧抑制一直被用来解释为什么人类在观看马赫带时看到色块交界处的色差。一旦受体被激活,这种刺激就会抑制它邻近的受体被刺激后的效果。

  这种错觉造成了相反及突出的边缘。在赫曼方格的十字路口出现了灰点是因为黑暗环绕的增加而出现的抑制反应。

  侧抑制也被用来解释赫曼的网格错觉,但最近已被反驳。

  心理原因导致的认知错觉主要来自于人类的知觉恒常性属于认知心理学的讨论范围。著名的例子是ASCII立体图、奈克方块、图形反转、鸭兔错觉等等。

  由于人类对于已知物体的认知来自于特征及主要轮廓的记忆,人脑会自动的将和脑中印象相似的形状及物件做比对来判读并赋与图像的意义,所以只要该图具有人脑中对该物的主要形象就会做出判读,在不破坏主要认知特征的情况下再加上另一个特征,就会造成大脑的误判。


Copyright © 2011-2024 视错觉实验室 ( 皖ICP备15002796号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