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者: admin| 查看: 10257| 评论: 0
苹果(Apple)公司的广告和她的产品一样优秀。 视频播放地址: 苹果广告:Apple - Perspective 建议 超清+全屏 观看。 三十年前,苹果公司用一则名为“1984年”的广告把Mac电脑介绍给了全世界。对于科技广告业乃至于整个广告行业来说,这都是一次新水准的高调营销。这支广告的拍摄成本高达90万美元,开启了日后形成的一个美国传统——制作花费数额惊人的广告,在超级碗这样的大型活动期间播放。这支由大导演莱德利·斯考特(Ridley Scott)执导的意识流广告在今天看来或许并不高明,但当它在超级碗上第一次播出时,大家的反应都一样:“刚才看的是什么玩意儿?!” 当时互联网还不普及,无法立即重播;但即使如此,后来人们还是一次又一次地在电视上重复看到了它。那时候不像现在,我们无法了解广告背后的众多细节,比如扔锤子的女主角背心装上印着Mac电脑logo(由女星AnyaMajor饰演,她是一名经验丰富的铁饼运动员)。我们也不清楚一些奇怪而讽刺的事实:比如说,群众演员中有多少人是现实生活中伦敦的光头党。 1997年,“非同凡想”(Think Different) 1997年。苹果推出了振奋人心的“非同凡想”(Think Different)推广项目。也是拜其所赐,苹果正式走上了通往科技行业领头羊的道路。 “非同凡想”中的广告片“离经叛道者”(The Crazy Ones)共制作了两个版本:一个版本是乔布斯亲自上阵献声(从未播出过),而另一个则由奥斯卡影帝理查德·德莱福斯(Richard Dreyfuss)配音。广告片的文字部分,则借用了杰克·凯鲁亚克的作品——这是优秀广告人应该做的事:从其他领域“借鉴”。这个系列持续了5年,周边海报主角则是一系列“非同凡响的思想家”,比如像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埃尔哈特和纳尔逊·曼德拉等等。 “不同凡想”广告系列的海报 “致离经叛道者: 那些格格不入的人,那些反叛分子,那些惹是生非的家伙。 他们如同方孔里的圆钉,都是异类, 他们总在异想天开,他们不满条条框框,他们从不墨守成规。 你尽可以支持他们,反对他们,也可以赞美或中伤他们, 但你唯一不能做的,是忽视他们。 因为他们勇于改变世界,他们推动了人类进步。 虽然有人视他们为疯子,我们却称其为天才; 因为那些妄想改变世界的人,正在改变着世界。” 2006年,“换个Mac吧”(Get a Mac) 2006年。苹果推出了“Get a Mac”系列电视广告,由Justin Long扮演Mac对阵John Hodgman扮演的PC。在三年多的时间里,共有66支广告问世(除去演员费用,其制作费用便宜得惊人)。 虽然这支系列广告招致了一些批评,被评为视角狭隘和令人倒胃口,但它还是以另一种方式获得了成功,并大幅提升了苹果的销量。无论是因为喜欢还是讨厌,观众都开始期待苹果的下一支新广告了。毕竟,即使是对在人身攻击PC,毕竟创意还是好玩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