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者: admin| 查看: 6443| 评论: 0|原作者: 齐洁爽|来自: 《中国摄影报》2008年第59期
视错觉,是人类视觉系统的失误造成的一种视觉假象,把没有关联的看成一个整体,把有关联的加以分离。人类很早就发现了自身具有视错觉现象,大约100年前,人类便开始有目的地绘制一些视错觉的图案,进行视觉游戏,调节视觉气氛,增加视觉乐趣。尽管100年前摄影技术已经出现并有了很大的发展,但处于幼稚期的摄影还不可能加入到视觉游戏当中,因为当时还不具备视错觉的思维,也不具备造成视错觉的技术和技艺储备。摄影中的视错觉可能是在无意中发现的,或是偶然中形成的,但其有规模的出现和利用,却是在数字时代来临后,随着Photoshop软件的出现、普及和广泛应用才实现的。 制作好有视错觉的图像,要有相当的图像阅读量。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如果没有见到过大批量的好玩的图片,就不可能产生联想,不可能把风马牛不相及的东西组合在一起。要想把图片组合在一起,还需要相当高的影像拼合技术。网上曾经流行过把X光图片与人的照片组合在一起的有趣画面,照片组合得天衣无缝,明明知道是假的,但读者总会相见一笑。制作者的想象力很丰富,而且具备了儿童般的好玩心态,童趣无限。 视错觉的每个好点子、好图像,都要有非凡的创造力和独特的思维。人的创造力和思维固然有遗传的决定性因素,但与后天的努力和学习也密不可分。把爱因斯坦和梦露的图片组合在一起生成新的图像,有这样想法的人可能会被看成是疯子,但是经过英国科学家的努力,这种想法却实现了。人的创造力是无限的,视觉游戏、视错觉就是在无意或有意中激发了人的潜能和乐趣,从而获得了近看是爱因斯坦远看是玛丽莲·梦露的“混合画”效果(见上图)。每个人都有非凡的创造力,只是很多人不善于利用和发掘,不善于在爱好中突出乐趣,在乐趣中突发奇想。 视错觉在生活中随处可见,所以也就有了可利用的价值,也让其有了商机。英国的女摄影师艾莉森·杰克逊以拍摄“假冒”名人见长,她不断搜罗与名人长相相仿的人,把他们打扮成名人的样子,让他们做出滑稽或不雅的动作,把这些动作拍摄下来,然后通过这些“视错觉”图像获益。而最善于发现和利用视错觉的是当代广告业,比如他们有意把特定场景和人物组合起来,形成独具特色的情景互动广告,当然,这些广告的创意费用绝对不会很低廉。 视错觉应用得好是高明的创意,会有不错的经济回报,但是利用得不好却会引来祸端。比如中国陕西“周老虎”拍摄的华南虎就是利用的视错觉原理,把一个年画中的小小老虎模拟成真老虎。周正龙本来是想利用视错觉得到一点蝇头小利,林业部门想利用视错觉得到几千万的资金支持,但是“周老虎”的视错觉这次是错上加错,结果便是周正龙被警方带走,13名涉案官员被处理。这件具有中国特色的事件,为视错觉领域平添了苦涩的乐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