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错觉在传统艺术中的应用

发布者: admin| 查看: 8853| 评论: 0








错觉造型有多样的表现形式,在这里主要是在深入地阐述一下错觉的艺术在平面造型艺术领域里的独特作用。 

错觉在绘画艺术里的应用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在古老的岩画、壁画和生活工艺品中都很容易地发现它们的踪迹,而且其表现的内容和方式充满了迷人的魅力和耐久的趣味。比如在国内外古老的符号文化和各种岩画、各种壁画等艺术表现形式里,都大量地使用了这一表现技法,特别是在古老的符号和岩画里包含了非常有研究价值的错觉艺术的表现因素,比如法国的韦泽尔峡谷洞穴群的岩画(如著名的拉斯科洞窟岩画),大约距今25,000年前非洲津巴布韦的马托博山岩画,位于印度高原中心南部边缘的温迪亚山脉的丘陵地带比莫贝卡特石窟岩画,以多样和抽象的形式表达一个完整意思的符号伊比利亚半岛的地中海盆地岩画等;我国内蒙古的阴山岩画,宁夏的贺兰山和大麦地岩画和内容也是极其丰富多彩的,还有别具特色的云南岩画等,都是很具有代表性和说服力的原始艺术的表现形式,在这些造型表现的形式里,不同程度的包含了错觉艺术的因素,如果有机会和有能力的话,对这些艺术做一个专项的研究一定是很有价值的、也必定会取得令人注目的成果的。

现代的艺术家们有很多都是直接借用了这些形态的本质因素,在经过自己的创意使之转化为一种现代艺术的表现因素,如现代艺术大师毕加索、达利、马蒂斯、马格利特等许多艺术家,在不少的作品里都含有错觉艺术的表现内涵,还有在国际画坛上已经享有盛名的美籍华人周氏兄弟,其绘画的基本元素就是从云南岩画符号里面提取的。古代的错觉艺术很有可能是制作者根据自己实践的经验或者是因为潜意识的作用在不经意中表现出来的,也有可能是作者已经掌握的一定的错觉艺术的表现技法,这些仅仅是人们主观上的判断,所以尽管可能如此,由于古人没有给我们留下任何可以引证的文字或者是用语义比较清晰的符号来作以见证,加上时空的限定和缺乏有效的研究手段等缘故,所以至今依然有诸多难以解释的谜语等待着我们去解答。但是从一个艺术创作者的角度去考虑,制作者在漫无边际的想象和无拘无束的状态下的随意性创作,是最能够发挥人类的潜在审美观念,对形态的认识方法往往也是最贴近自然的,所谓在无意识下的创作,往往会产生一些意外的效果,这一点是不容置疑的,但是符号和岩画里面充满了不少的人类学和民俗学等相关学科知识的内容,加上恒久年代岁月的磨损使之直观视觉性变得不够清晰,论述起来是颇费笔墨的,因此将另行著书去阐释这个问题,在这里主要通过壁画和绘画作品去论述平面造型上错觉艺术应用的问题。

在我国传统的木版画艺术、民间艺术和民俗艺术中,很容易发现错觉艺术的表现形式,比如这幅《四喜人》(图-1)就是属于典型的应用错觉表现技法构成的艺术作品。《四喜人》在我国属于吉祥如意符号之类的图画,也是流行非常广泛的民间版画艺术作品,由于图画利用了错觉艺术的表现技法,所以虽然画面构成的因素是两个可爱的小孩子,但是看起来却是四个小孩子的形象,其表现形式很有意思,而且寓意深切,所以这幅图画深受我国人民喜爱而流传至今。

图-1、《四喜人》

 

还有壁画艺术,且不说上述古老洞窟里的壁画,在敦煌壁画艺术里,错觉的艺术得到了广泛而巧妙的运用,其想象之奇特,用意之深远,技法之新颖,其表现水准即使在当今也是不容易达到的。图-2是我国隋代时期敦煌壁画的局部,主要表现了飞天优美的姿态,为了更好地表现这个主题,壁画的作者利用了人们视觉感知方向性的特点,在处理屋檐或者是城墙上锯齿状的堞雉时(在这幅作品里表现的应该是城墙上锯齿状的堞雉),将观众的视点分为左右两个,这是典型的视觉感知方向的矛盾性处理技法。人们在感知事物的时候,是只有一个视点的,这是科学而不容置疑的,但是壁画的作者采用视点上相互矛盾的方法去处理装饰性图案,会使图案在装饰画面时,能够在表达空间方面产生视觉上的运动感,这样产生忽左忽右的错觉现象,能够使上面描绘的飞天更增加了飘逸飞翔的视觉感,从而使整个画面变得生动起来,最大限度地起到了吸引人们注意力的作用,这恐怕是壁画作者所追求的最根本目的之一。


所以有学者在评论敦煌壁画的飞天时给予了很高的评价:敦煌壁画中的飞天,全凭两条舒卷自如的飘带,没有翅膀,也没有常见的祥云彩雾,在空中翩翩起舞,甚至可以在鳞次栉比的亭台楼阁间悠然自得地飘舞穿行,这种飘然如意,自由自在的飞舞形象,寓意着思的自由和人性的解放。我们不妨将壁画所采用的技法做个比较彻底的剖析,就可以从视觉到理论上了解作者的表现技法。

 

                   图-2、壁画《伎乐天》

 

敦煌壁画里错觉技法的应用是多种多样的,比如重叠的错觉,视觉方向的错觉、位置 的错觉、对比而产生的错觉、比例失调而产生的错觉等不胜枚举,这幅隋代壁画 《伎乐天》是一幅非常优美的壁画。构图平中见奇,造型洗炼而概括,色彩简洁而富有装饰性,代表了隋代壁画的最高水平,是敦煌壁画的经典作品之一。《伎乐天》的壁画在制作上除了传统的表现技法以外,还使用了在现代造型表现艺术中常见的错觉造型的表现技法,这样一幅很普通的壁画,就会产生独特的视觉效果。



自然界中的错觉

 

自然界中错觉的现象,主要是指某些动物模仿周围的自然生存环境以及部分植物的形态,在很多的场合下,伪装成动、植物死后的姿势和模样,或者是去模拟尸体的色彩。这些生物的样本只能在其生存地区才能寻觅到,这主要是为了避开天敌的眼睛,或是避开来自外界的侵害。

 

一些树木的枝叶、枝干等是某些小昆虫非常喜欢模仿的范本,还有的模拟某些动物的粪便,也是不少昆虫经常使用的伎俩,特别是毛虫类能够逼真地模仿出鸟类的粪便来。另外,像这样毛虫类的粪便形态与色彩,还能成为其他一些的更小昆虫模仿的样本。由这些昆虫类仿生而产生的错觉现象,主要是为了起到欺骗捕食者眼睛的作用。比如,一般来说毛虫类大都是要做茧的,在茧子的外壳上布置几个更小的如同某些幼蜂的蜂蛹来,看起来很像蜂蛹已经被其他的寄生物吃食过的样子,这种伪装的现象,主要是为了躲避被鸟类捕食的危险。与此多少有一些区别的还有某种蛹的形态同某些动物的头部或者是面部非常相似。在非洲和印度等地生存的某种蝴蝶的蛹,看起来很像某类猴子的头部(图1-1)。

 

                   图1-1、一种大青蛾的蛹

 

其样子很像生活在印度半岛东北部地区~种猴子的脸,虽然仅有数厘米大小,常常使鸟类产生近在咫尺的错觉值得注意的是,鸟类不能长时间地注视一个地方,而且由于其两眼与人类不同,分布在头部的两侧,因而两眼同时注视时对尺寸的知觉是非常迟钝的,所以,即使是仅数厘米大小的猴子的颜面,也能产生近在咫尺的错觉。在巴西有一种虫子的头部,同该地区生存的种叫“开蔓”的鳄鱼很相似也是这个道理(图1-2)。

图1-2、生存在巴西地区某种半翅目(上)的昆虫与一种鳄鱼的头部(下)很相似,鳄鱼吻部、鼻尖、牙齿、连后部的眼睛都模仿得非常逼真



像这样生物的外表去模仿本地的动植物以及周围环境形态与色彩的本事,在生物学上称之仿生。对欺骗敌人眼睛的手段及方法,一般称之为迷彩,在资源中集中归纳为错觉的造型(图1-3~图1-5)。


图1-3、波讷噢的木叶虫、竹节虫科木叶虫属。腹部和脚都是扁平状的,上面的纹样与周围植物叶脉一模样


图1-4、露虫类的一种,色彩与形状都同树叶很相似,甚至连被其他虫子咬过的样子都给模仿出来



图1-5、在印度洋和太平洋生存的一种硬骨鱼,长有很大的鱼翅,身体多姿多彩,藏在海藻里是很难被发现的

Copyright © 2011-2024 视错觉实验室 ( 皖ICP备15002796号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