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普艺术服装和视错觉

发布者: admin| 查看: 24360| 评论: 0



时尚与艺术实在是有太多如胶似漆的关系,人类文明所创造的美好,在这两者身上得到了尽情的发挥。但是这两者的地位并不均等,艺术终究在时尚面前是个“巨人”,艺术也给了时尚不少帮助。因为对于外在美的表现,拥有了艺术价值的美,时尚才能更经得起时间和空间的考验。而时尚将艺术渗透到自己身上,最简单粗暴的方式就是将艺术作品印在服饰上。

                                          德国法兰克福举行欧普艺术展


欧普艺术与服饰的最初结缘
那么,欧普艺术具体是什么样的呢?它没有具体的主题,大都用线形、点状等这样的图案以周期性的方式绘制,使用黑白对比或强烈色彩填充,抽象的几何形状让观看者的视觉不由自主地对图像及空间效果的刺激产生错觉,我们常常感觉看到的图像在波动或者前进。这就是欧普艺术了。欧普艺术所指代的是利用人类视觉上的错视所绘制而成的绘画艺术。

欧普艺术在20世纪60年代风行之时,就很快被服装界所接受并加以应用了,也是因为正好那个时候纺织技术和印花水平的提高,成就了两者结合的一个契机。而欧普艺术在与服装结合之后,由图画变为服饰,由平面转为立体,所产生的立体视觉错觉变得更为明显。欧普艺术影响下的服饰,按照一定的规律形成视觉上的动感,使得服饰变得更加生动了,这当然也让每一个路人对你有了一个多看一眼的理由,而我们追求时尚的感觉,不正是如此嘛!


视觉瘦身效果

                       Marc Jacobs 2013春夏时装秀


通过不同宽窄的黑白条纹产生视错觉,运用面料不同肌理的对比,在裙摆上镶有不同宽度的黑白羽毛,使得更有饱满立体的视觉效果,条纹也随着人体的移动产生动感,欧普艺术就是感性和理性认识的结合,具有虚幻与现实的美感。到了如今,设计师们将这一风格发挥得更加淋漓尽致了,而且还巧妙运用欧普图案所产生的视觉错觉,结合人体曲线和服装的结构线,使服装的结构更加清晰而突出,达到修饰、雕塑凸凹有致身材的目的。

如在服装的胸部和臀部位置,将条纹加宽,格子放大,色彩减淡,而在腰际将条纹密集,格子缩小,色彩加深,使人们在着装后产生丰胸、美臀和柳腰的视觉效果,成功塑造女性丰美的胸线和臀线,以及纤细的腰身。


                           Louis Vuitton2013春夏时装秀


没过多久到了巴黎时装周,Marc Jacobs又将欧普艺术继续运用到了他执掌的另一个品牌Louis Vuitton上,只是这次似乎有了一个相对明确的主题,那就是“棋盘格”,但这仍然使我们掉入了由几何图纹组成的光效应陷阱。


                       Calvin Klein2013春夏时装秀


欧普艺术在到Calvin Klein这里,就让人更加晕眩了。因为Francisco Costa试图通过网状面料和对比色,制造出了3D感的欧普连衣裙,你实在不能好好聚焦视线在裙子的某个部位上。

其实随着时代的发展,面料的不断推陈出新,以及制作技术的突飞猛进,欧普艺术在服装领域的发挥空间也越来越大了。现在的秀场上,设计师们的各种欧普艺术成衣作品,就已经作为技术革新后的新成果来呈现,欧普艺术在服装上的表现方式更为多元化。在服装设计领域越来越缺乏创意的大背景下,欧普艺术的发展倒成了一股令人惊喜的“活泉”。


        Missoni 2013年秋冬高级成衣时装发布秀


最近有位时尚界的大佬刚刚去世成为焦点话题,那就是Missoni的创始人之一Ottavio Missoni,而Missoni这个品牌的成功就是得益于对欧普艺术的运用。正是因为上世纪60年代采用欧普风格开始,在简单的服装款式上,将明亮的色彩、欧普式的几何印花图案、柔软的丝织面料等设计元素交织融合,既具有前卫的摩登感,又有慵懒的轻松感,并且穿着方便,使得Missoni依靠这个元素成为经典。


                   Marc Jacobs2013春夏时装秀


在2013年春夏系列发布的秀场上,不少设计师都将欧普艺术风格造成的视错觉效果带到设计作品当中。首先就是Marc Jacobs,纽约时装周上在他的同名设计品牌当中,今年春夏的服装都被各种条纹、格子所占据,但它并不是简单的“条纹”、“格纹”元素,而是看起来更有流动感及幻觉感,这就是欧普艺术在发挥效用。


                   Michael Kors2013春夏时装秀


与Marc Jacobs在同名品牌上的运用手法非常类似,Michael Kors也在迷惑着我们的眼睛。同样的闪光面料,同样的几何纹样,只是在色彩的运用上Michael Kors更为大胆一些,通过撞色的方式强化欧普艺术,展露多元化吸引力。

Copyright © 2011-2024 视错觉实验室 ( 皖ICP备15002796号 )
返回顶部